這支並非台灣官方版的預告,但我個人比較喜歡此版本。

如果你期待觀賞到一部劇情高潮起伏不斷、轉折頻頻的電影,看完此片,恐要大失所望。《鐵娘子》採倒敘手法,顫巍巍的柴契爾女爵,回憶著自己的在雜貨店家庭中長大,度過學生時代,然後懷著滿腔熱血踏入政治圈,步入婚姻,當選議員,隨著又當選英國史上第一位保守黨黨魁、第一任(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位)女首相....

d48451  

也許是為了以最客觀的方式來「說故事」吧(顧慮到柴契爾夫人還在世,尚且難論定其功過?),整體而言,《鐵娘子》劇情十分保守,略顯平淡,儘管如此,我還是極樂意推薦。甫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Meryl Streep(梅莉史翠普)的精湛演技,令人動容,不在話下,離開電影院廳時,他對我說:「梅莉史翠普的演技實在太可怕了,演那些老人病的症狀就跟真的一樣...根本就是戲精...」

沒錯,梅姨詮釋失智老人的舉止,不斷透過幻覺與已逝丈夫丹尼斯的靈魂溝通,回憶著過往點點滴滴,過程中又再三吃力地抗拒幻覺,心有餘而力不足,一方面又要維繫住尊貴的「柴契爾女爵」猶存的霸氣。倘若我是她,演出這種豐富複雜的角色,自然是可貴的挑戰,但也勢必承擔難以承受的壓力。

看這部片,最大的賣點除了梅姨的演技,大概還是她的演技。有趣的是,梅莉史翠普表示自己為了演出此戲,不只到英國國會旁聽(這才是演員啊),還數度要求拜見柴契爾女爵本人,只是本尊對於自己還在世,生平事蹟就被翻拍成電影感到不以為然,拒絕見面。不過,是否也因為如此,反給了她更多的彈性,更大的揮灑空間?

儘管劇情四平八穩,少了壯闊波瀾,但不少輕描淡寫過去的橋段,卻最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坐在電影院的椅子上,幾度上氣不接下氣,卻還是不自覺地摒住呼吸,強忍著胸口被什麼脹滿的難受。

像是他的發言人信心滿滿地祝賀她迎接勝利後,車子剛開出停車場,隨即被意外炸死,柴契爾夫人難以置信地想去搶救,被及時阻攔...

如果是我,看著並肩作戰的夥伴,前一分鐘還與我談笑風生,下一分鐘竟在眼前灰飛煙滅,應該痛不欲生吧。甚至可能會質疑自己:我走的路是對的嗎?一定要付出這麼慘痛的代價來換取我的成功嗎?

1982年,阿根廷政府攻佔福克蘭群島,當時她的聲望已因為種種改革措施不得民心,跌到谷底,她在千鈞一髮之刻做出決定:攻打阿根廷,收復失土,重拾日不落帝國子民的驕傲,也就是史上有名的「福克蘭群島戰爭」。一開始出兵不利,英軍死傷不少,她沉痛地親筆寫下一封封書信給受難者家屬,強調自己身為一個兒子的母親,對於這樣的損傷,哀痛不已。當時的我微微鼻酸,但不是因為她的「母愛」,而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悲涼和悽楚襲上心頭。

過程中,求和談判的建議不斷冒出來,但她堅持:此役不勝,更對不起為國捐軀的英軍。當總司令解釋其戰略以及敵人可能採取的戰術時,她聽完後篤定地說「擊沉它(阿根廷軍艦)!」當時的我差點沒冒出冷汗,心想:面對殘酷的戰爭,自己也不懂打仗,尤其國內尚未擺脫軍隊死傷慘重的悲慟,換做我是首相,只憑著這一番紙上談兵,還真的不敢這麼果決咧...(由此可見,我從政的細胞大概是0...)

戰爭結束後,英軍重創阿根廷軍隊,大獲全勝,柴契爾夫人被視為重建英國「大國」氣度、使英國人顏面重現光彩的「英雌」,聲望也從谷底彈升。針對她如此關鍵的決策,他與我討論:「也許是為了拯救自己的名聲,才堅持對阿根廷出兵?」我說:「但這樣做真的也很冒險啊,萬一戰敗了呢?她的名聲不就更臭?」

看完電影後,免不了好奇心作祟,認真查詢了柴契爾夫人的資料。對於這位女中豪傑,我最深刻的感觸,就如同飾演她的梅莉史翠普所言:換做是自己,大概無法忍受這麼多人反對和討厭自己。

260px-Margaret_Thatcher  

柴契爾夫人的政治主張,被通稱為「柴契爾主義」,她始終堅持要治好「英國病」就是要下重藥,熬過適應「藥效」的陣痛期後,一切就會改善。她力排眾議,在強大的反對聲浪中,壓縮公共開支,降低稅收,大刀闊斧實行大國有企業私有化政策,努力擺脫社會福利國家,削減社福支出,這些措施只根源於她簡單的觀念:人不該「不勞而獲」。

她擔任首相前,即頻頻高調反對共產主義,被當時的蘇聯媒體稱為「Iron Lady」,而她本人還挺滿意此封號的。

雖然她的強勢施政引發過不少爭議,也不少人批評她的種種措施,擴大英國之間的貧富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沒有她對市場經濟的堅持,現今的英國很可能成了另一個希臘。(雖說她被「逼宮」下台的關鍵,竟然就是因為她大力反對英鎊加入歐元區的立場,如鐵打般地無可改變,反而導致黨羽背叛,挺諷刺的。再看看現在的歐元區...嗯...還真不知道這個組織的存在,究竟是否成了世界經濟體的包袱?)

不談她的豐功偉業,談談她一些趣味小故事。訪日期間,日本政府原來打算請20位空手道女高手來保護她的人身安全,但遭她拒絕。

另一點讓全球媒體津津樂道的,就是她對於威士忌的喜好(電影中數度出現她要求喝威士忌的小片段)。她在第一次到法國正式訪問期間,曾花了65.1法郎在免稅店購買菸酒,而且相當「愛國」,買的是Teacher's牌威士忌、琴酒與Benson & Hedges 牌香菸──皆是大英帝國的自家品牌。

更令後人津津樂道的是,那一筆消費並非由柴契爾掏腰包付帳,而是由英國大使館代付。後來使館人員要求她還錢,數月後才結清了這一筆帳。

想到阿扁總統一度捲入國務機要費爭議,之後國內即開始出現爭論的聲音,質疑國務機要費制度行之有年,國民黨執政時代有哪位總統不是如此,為何偏要拿阿扁開刀等等。印象中,不久後騜上又多次用國務機要費捐款、買滯銷的水果(抱歉,當大家正在吵著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之際,騜上這些高調的舉動,在我看來,很難不解讀為刻意的做秀),不禁讚嘆:英國這種「對首相仍要明算帳」的制度,實在健康多了,為什麼要像台灣人一樣,為類似的事情內耗,賠上難以數算的社會成本?

另一點讓我感到有趣的是,柴契爾夫人的女兒是個記者,也是個時事評論家。知道此事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那她會怎麼報導或評論她的母親啊?」對了,片中不離不棄陪在她身邊的,都是貼心的女兒,兒子遠在南非,片中還放棄了難得回家一趟的機會,讓老態龍鍾的柴契爾女爵難掩失望地掛了電話。

由此可見,生女兒反而比較好,除了必須擔心女兒長大後被男人欺騙而吃虧、受傷害以外,女兒還是比較貼心的,希望爸媽隨著年紀漸長,以及看到身邊無數親朋好友敗家「子」的「豐功偉業」後,也能夠愈來愈體會此道理啊。(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nder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