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張舒婷/報導】

§第一張圖說:網路上「好人」的相關創作很多,此為「好人」撲克牌。(提供者:徐丞志/設計者:江舜智)
§第二張圖說:好人撲克牌。「閃光彈」指情侶,由於光芒閃亮而太「刺眼」,所以大家戲稱必須帶導盲犬可魯來抵禦刺眼閃光,也就是「防瞎」。(提供者:徐丞志/設計者:林孟賢)


「好人」們對「發卡者」的感覺頗為一致,希望他們也要盡量注意自己對待「好人」的方式。不過catch版成立後,好人版人氣確實受到影響,這樣的現象可能有什麼解釋呢?

「好人」們對「發卡者」的感覺一致

談到「發卡者」,也就是拒絕接受「好人」感情的女性,這些對「好人文化」相當有感觸的男性們幾乎都抱持一樣的看法:「她們有自己的選擇權,可是也應當注意自己對待『好人』的方式。」

談到「發卡者」,多次在好人版上發表文章以指點版友迷津的江先生說:「其實我不會對他們反感啦,他們畢竟也有他們的困擾嘛!可是,那些接受人家付出的人,有時候會忽略別人的付出的背後意義,不曉得究竟是故意還是天真。」

阿正的看法和江先生相去不遠:「大致上而言,我對發卡者是沒有什麼感覺,要拒絕或接受一個男生的感情,是他們的自由。可是有些女生,明知道對方喜歡她,自己是不喜歡對方的,卻會藉由人家喜歡自己的心態,利用男生幫她做很多事情,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我覺得很要不得。」

也有人提到另一種讓人頭痛的發卡者,就是「喜歡搞曖昧、要發不發的」,換言之,就是女方明明就不喜歡男方,態度上卻又一直曖昧不明,讓男方抱持一絲希望,於是一直努力下去,到最後才發現:原來女生根本沒有喜歡過他。林健暐就有類似的慘痛經驗,他向心儀的女生告白,女方一直不給他明確答覆,苦等了半年後,才發現一切都是空。雖然他覺得自己也應該早點察覺到這種結局,所以並不責怪女方,但還是語重心長地說:「希望發卡者要拒絕就直接拒絕,不要搞曖昧,折磨別人也虐待自己。」

catch版成立 影響好人版人氣

不過,根據自己長期使用和觀察PTT的經驗和心得,王同學有感而發:「自從catch版出現後,好人版人氣也明顯下降了。」catch版是一個提供網友們討論兩性議題與活動的區域,談論話題包括感情關係的觀點、關情關係營造的技巧,像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內外在條件來吸引朋友、追求異性上的問題、分手時該採取什麼方式……等,其中也不乏「好人」的相關討論。江先生對兩個版提出如此評論:「好人版是要不到,catch是不擇手段。」

如何解釋catch版出現後好人版人氣下降的現象?王同學以「技術理性」和「失戀者心理學」的觀點來思考:「『好人』會需要兩種東西以恢復心理動能,一個是藉由外在社會關係來建立支持自己的內在趨力,一個是取得心理技術以克服目前心中的困境。好人版是一個社會支持網絡,能發揮第一個功能; catch版則是滿足第二個需求,因為它不只教你怎麼追求異性,也提供你看待、思考感情關係的方式。」

網路非好人文化「創造者」而是「連結者」

雖然「好人文化」的發展和網際網路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過這樣的網路次文化,並不是因為網路才得以誕生,而是得到更緊密的連結。

仔細思考「好人版」或相關網站的社會功能,事實上就和實體世界中專門提供婚姻感情諮商、社會支持的團體部門(如:心理衛生中心)、甚至是朋友之間的私密揭露都很相近,不過好人版之所以能發揮出和現實世界不同層面的影響力,確實是因為網路的種種特性而導致。

王同學的觀點是:「好人文化」本身不算是全新的東西,但是這種次文化確實是因為網路媒介而得以創造更大的話題性。「網路便宜、簡單使用、匿名性、資訊隨手可得的特性,讓好人文化在網路的連結性跟公開性裡,成為容易連結、容易看到、容易接近、也容易聚合的,透過網路連結,那些原本分散的小現象,成為能見度高的大現象。」

或許在「好人文化」的背後更值得我們觀察和思考之處,還是網路所發揮的社群功能。事實上,不管是好人版、catch版、星座版或其他各式各樣的看板,都是根基於某同相同或相異特質而成立的社群,就跟現實生活中各類的社團一樣,只是運作、互動的強度跟規則不一樣,當然,網友使用它們的感覺也會因此而大相逕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nderwhy 的頭像
    wonderwhy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wonder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