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爵士樂團始祖「鼓霸大樂隊」成立逾一甲子。但其實1953年成立時,它的名稱原本是「Taiwan Cuban Boys」。

1959 年,卡斯楚革命成功,隨後他於1961年4月在古巴建立共產政權。當時的台灣,到處瀰漫著濃烈的反共意識。任何與共產主義有關的東西,只有消失的份,「Taiwan Cuban Boys」更是首當其衝。鼓霸大樂隊代表邱志炅表示,更名的確切時間雖不可考,但創辦人謝騰輝將團名改為同音卻不失原意的「KUPA 鼓霸大樂隊」,就是避免讓自己成為「文字獄」的受害者。

「古巴」,一個對台灣人來說相對陌生的國家,新聞報導幾乎成為我們認識古巴的唯一管道。然而台灣親美的立場,卻使得我們只能帶著有色眼鏡來認識這個國家。你,台灣人,看得到真正的古巴嗎?

【本期專題感謝政大新聞系邱千榕、謝欣妤、張雅婷提供】

大學生眼中的古巴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馮建三在2007年9月,對該系「區域傳播問題與分析」課堂上的大三、大四學生進行一項「當提到古巴,你會想到什麼」的調查。該班學生對古巴的印象可概略分為地理、政治、社會文化和國際關係四方面。

在地理方面,他們想到的是,一個位居中南美洲,充滿熱帶風情、氣候良好,且距離台灣遙遠的國家。

在政治方面,學生覺得古巴是一「威權的第三世界」、左派大本營、封閉、動盪不安的國家…,負面印象偏多。

大學生對古巴在社會、文化方面的印象則有享譽全球棒壇的「紅色閃電」─古巴棒球員的高超打擊技巧和跑壘速度、菸草、毒品走私,及卡斯楚(Fidel Castro)和切‧格瓦拉(Che Guevara)兩大古巴著名人物。學生們認為,卡斯楚是全球執政最久的總統、有名的獨裁者,大鬍子是他的形象標誌,還有人指出,古巴危機就是卡斯楚搞的鬼。

此外,多數學生皆提到古巴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有學生覺得古巴與伊朗、北韓並列為美國的頭痛問題。

除了描寫對古巴的印象,也有人提到古巴鮮少被新聞媒體報導的情形。

從這個調查可以發現,大學生們對於古巴的印象相當單一化,在文化及政治方面的印象,除了棒球可以算是正面的印象,其餘幾乎為負面。

被操弄的「古巴印象」

「獨裁統治的卡斯楚」、「封閉的社會主義國家」以及「窮困落後的人民」,台灣人對古巴的印象可說是少得可憐。古巴距離台灣遙遠,又有封閉國情使然,使得台灣人對古巴印象的建構,幾乎仰賴媒體報導。

為了解古巴在台灣媒體上重現的情況,筆者以1959年1月到2007年8月31日的聯合報進行調查。以「古巴」二字做為搜尋關鍵字,共有九百六十篇相關新聞。

經過新聞性質的分類後,可以發現從1959年到1969年,古巴的正面性質新聞有37篇,佔全體的15%;負面新聞有119篇,佔48%。中性新聞有89篇,佔36%。

在這個時期的新聞,只要提到中國,皆以「匪」字稱呼。因此只要是古巴與中國接觸的新聞,會容易讓讀者產生負面影響的重現結果。而當時描寫卡斯楚的方式,會讓讀者對此人產生「超級邪惡人物」之印象。

當時的古巴幾乎全是關於國內戰亂、反叛新聞或糧食短缺新聞,再加上古巴國情使然,易讓讀者產生「古巴是一個貧窮國家,因為他實行共產主義。」之想法。

而2000年到2007年8月31日為止,正面性質新聞有14篇,佔這時期的29%;負面新聞有15篇,佔31%;中性新聞有18篇,佔百分之38%。

此時描寫卡斯楚的新聞不再只注重他在政治上的獨裁。其他內容包括刊登卡斯楚寫給妻子的情書、在聯合國高峰會上的幽默行為,把卡斯楚描寫得比較像是個具有人性的人。

整體而言,從這兩個時期,可以明顯看出關於古巴的負面新聞,雖無大幅減少,但正反兩面的新聞數百分比已經幾近相同。如果我們從歷史和國際關係來分析,就不難發現數據變動的原因。

1959年到1969年中,卡斯楚革命成功。隨著他的上台,古巴走向社會主義道路。其間豬羅灣事件和古巴飛彈危機,為美國古巴關係惡劣的高峰。由於我國政治路線傾美,且當時反共意識明顯。對於古巴,自然是不會將其當作友好國家,因此這點從新聞對古巴的再現中也可看出,很多新聞的內容皆容易讓讀者對古巴產生負面印象。

接著從2000年到2007年,台灣報業已不如報禁時期的單調,而是進化得多元且開放。對於新聞的報導不再只是追著政治思想、政府說法走,對於古巴新聞的報導已漸趨多元。我們可以發現以「棒球大國」自豪的古巴,其體育新聞的比重漸多,新聞也不再只將卡斯楚塑造成「超級邪惡人物」,這和美國古巴緊張關係的降溫,和古巴本身觀光的開放有關。

古巴和美國的另一面

你知道全球最環保的國家是誰嗎?讓美國人羨慕不已的醫療制度哪裡有嗎?以上答案皆為「古巴」。

根據南方週末的報導,一名得了感冒的古巴男子,到診所看診並注射三針青黴素,只花了約新台幣15元。在古巴各級醫院,所有的檢查、診斷都是免費的。這對於每次看病就必須擔心保險是否會給付的美國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古巴人SraTaoLigi說:「古巴人生活很愉快,有酒有飯、有學習、有醫院。我們過得安靜,沒有槍、沒有毒。」如果這是真實的古巴人民的生活,那搖著正義旗幟,說著「world peace」的美國,又是如何對待古巴?

另外,據新聞報導指出,古巴官員於今年5月19日表示握有證據,顯示美國駐古巴外交機構主管暗中協助被古巴視為恐怖份子的在美反卡斯楚領袖,並遞交現金予古巴境內的異議份子。美國背地支持反對勢力,企圖推翻他國的政權,這似乎是高喊令人動容的「world peace」背後的真實。

不顧聯合國大會連續十幾次通過「希望結束美國對古巴實施的經濟、商業與財務封鎖」的決議案,美國以「此舉無異是支持古巴獨裁政權」為藉口,四十餘年以來,對古巴採取無限期的經濟封鎖。面對美國的仇視,蓋勒普的調查卻指出,44%古巴人想和美國成為商業夥伴,那到底是古巴反美?還是美國反古巴?香港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張翠容批評,「美國不能以古巴違反他們的民主人權標準,就肆意對古巴人民進行集體性懲罰。」

「無所私載,謀全民之福」,確保人民「享有自由與麵包,享有麵包而無恐懼」,是卡斯楚在革命勝利那一時刻的承諾。面對古巴人民自己所決定的道路,美國總統小布希卻說,「美國準備協助古巴轉變為民主體制」。

古巴革命對於美國而言是錯誤的社會主義路線,但是在阿根廷學者維拉仕(Carlos Vilas)眼中古巴是一個「敢在美國眼前建立社會主義的風氣;敢在緊密依賴蘇聯情況下,發展自主的外交的勇氣;敢在全世界各地投入民族獨立」的國家。對第三世界而言,古巴革命的成功是表現國家的自主與實踐理想的可能。

用我們的眼睛看世界

要怎麼看待古巴,是每個人的自由。但前提必須是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一味追隨多數意見。台灣媒體的通病,就是過度使用美國觀點看事情。台灣不是美國的殖民地,更不是美國的第五十一州,為何我們的意識要隨著美國起舞?

事情沒有絕對,只有相對,一切端看我們觀察的角度從哪切入。從台灣觀點出發,發展出台灣路線的「古巴印象」。古巴是邪惡至極的威權國家,或是人民快樂生活的寶地,這個答案要由我們自己去尋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nder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