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勝2007/07/19

台灣社會過去長期重理工、輕人文,家長總認為讀理工科的孩子數理能力強,較為聰明,
未來的發展也大,相較理工科系,如果孩子讀的是不賺錢的人文科系,未來可能無法找到
好工作。

就以我就讀的歷史系來講,讀歷史不像商科或理工科,未來可能的出路不是教書就是做研
究,看起來賺不到錢,對社會貢獻好像也有限,所以社會各界對於人文的肯定一直不大。


無用之用 是為大用

常有人認為文史研究對社會沒有幫助,無法應用在生活中,但其實人的內涵更為重要。我
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同事、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就認為歷史學習與研究,看似沒
有幫助,其實與人、社會息息相關。

王院士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他說,普林斯頓大學與中研院很像,普林斯頓大學設立之
初,以探究人類基礎學理與學問為辦學理念,對現實生活有用的學科,遲遲不設立,工學
院也是配合20世紀發展直到近年才設立,很多大學爭相設置的法學院及醫學院,由於太接
近現實社會,普林斯頓大學至今沒有設置。

中研院是研究單位,過去幾十年從事最基礎、也是最高深的學理研究,表面上看似與現實
生活無關,但最後發現研究結果經常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非常有用。

社會常以美國經驗馬首是瞻,覺得美國相當著重實用科學,與台灣一樣重視理工。不過,
王院士發現,普林斯頓歷史系大學部的學生相當多,很多學生非常富有,有些還是企業未
來接班人,他好奇這些學生為什麼來念歷史,不讀企管等對未來經營企業有益的科系?原
來這些學生讀歷史系是為學習培養人文素養及視野,這些學生未來要管理企業,經常要下
決定,歷史上人類活生生的經驗,就是培養他們視野的重要訓練,提供他們更與眾不同的
觀點,而這就是他們研讀歷史的重要原因。這些看起來賺不了多少錢的科系或研究,其實
對未來相當有幫助,只是短時間看不出來。

古人曾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一個最初看起來沒有用的發明,其實後來證明相當有
用,就像X光發明之初,人類根本不知道有何用處,現在X光則已經被廣泛應用。人文學理
探討也是如此,很多研究不是一時可看出用處。


研究與做人一樣 講求證據

從1980到2000年,我在中研院史語所服務,鑽研學問,探索知識,對外界事務涉入很少,
在那裡研究基礎性、理論性及尖端的學問藉由研究突破,講別人沒講過的話,發現別人沒
有發現的。

人文並非對社會沒有貢獻,只是短期看不出來,而學術研究也不是封閉的,它與做人做事
道理相通。如史語所強調與人文相關的研究精神與方法,但設立宗旨卻強調科學性,要有堅實的證據,經得起挑戰與千錘百鍊,才能提出客觀的觀念,做學問的方法與做人做事道
理其實就是一樣的。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花了很多時間探討西方科學的精神性,發現推動西方科學其實
帶有很強的人文性與道德意涵,這與我們進行學術研究、處理現實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
,精神都是互通的,為人處世與做研究一樣,都必須踏實謹言、遵守客觀證據,有什麼證
據,講什麼話,才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學術研究的實證精神與做人做事的精神一樣,現在社會之所以這麼亂,就是因為很多人講
話無憑無據,常常浪費社會成本,大打口水戰,對事情真相毫無幫助。所以,如果我們都
能有幾分證據講幾句話,謹守分寸,理性客觀處理問題,社會就會較為平靜,也能感受社
會進步,不必浪費很多時間在漩渦裡打轉。

讀歷史,學人文絕非對社會沒有貢獻,也不是無用之學,歷史學無所不包,涵蓋各種不同
的學科,了解歷史,綜觀全局,會讓我們在做決策時,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有所不同,人文
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是社會與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nder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